行走边疆的思政课
11
2025.08

作者:

编辑:
彭辉

洪小清:“渝”“尼”相遇, 以坚韧之力誓作前锋


23级硕士生  洪小清

 

2025年1月,全讯白菜网002实践团陪伴25位哈尼族留守儿童在山城留下了成长足迹。声景实验室里,哈尼古调与数字技术的交响让我们聆听到民族特色韵律;自设的展销会上,小朋友们用略带乡音却充满自豪的语气推介哈尼特色农产品;动手实践中,他们专注操作净水实验,成功搭起了港珠澳大桥模型;002cc白菜资讯校园广场上,孩子们跳起了古老的红河民间舞蹈……这一幕幕都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


半年后的夏天,我有幸随实践团一同奔赴绿春。于我而言,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更是一次兑现承诺的暖心重逢。当我们的足迹从山城延伸到绿春的青山绿水间,这片土地蕴藏的坚韧力量让我深受触动。在这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边疆发展的蓬勃脉动、校地合作的强大能量,都如此真实可感。


此次实践过程中,全讯白菜网002“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在绿春县挂牌,并签署了“渝尼同行 三地贯通”研学活动合作协议。通过上海托底服务、重庆教育赋能、绿春本土引领,让更多人听见绿春的故事、看见边疆的美好,也为边陲小城的孩子们点亮更多可能。


从媒体赋能到文化传承,从基层调研到产业助力,我们在绿春开展了多元的实践活动:博士生支部与绿春融媒体中心支部共建,让沉默的梯田学会“说话”;古老史诗《都玛简收》与现代剧本相遇,碰撞出传统与当代的对话火花;从绿春县高级中学到县人民法院,再到牛洪社区,师生们踏遍街巷院落,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调研,挖掘基层治理的绿春智慧;在虾芭村,师生们开展助农网络直播让山野好物走出大山;沁灵茶园里,年轻学子俯身记录一片茶叶的旅程,聆听土地最真实的脉动;与40名绿春中小学生开展小记者启蒙行,把新闻理想播撒在边疆少数民族群体上……每一个实践场景都是知行合一的生动诠释,每一次专业赋能都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在绿春的实践经历中,不仅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获益匪浅,实践团师生们的专业精神与敬业态度更让我深受感动:记得凌晨3点我将活动新闻稿发送给凌晓明书记时,竟立即收到回复,后来才得知他当天审改稿件直至凌晨5点;与马二伟教授同行调研时,他对每个细节的严谨考究和对当地文化的深刻理解,让我见识到了学者应有的治学态度;郑静老师则用她春风化雨般的指导,让我们在实践中既感受到师长的关怀,又领悟到专业的真谛;李俊欣老师对当地植被的渊博学识令人叹服,同学们为完善活动方案彻夜研讨的专注令人动容,为呈现完美画面而通宵剪辑的坚持更令人敬佩……这些点滴瞬间,让我真切体会到:专业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教育不仅在于言传,更在于身教。


从长江畔到哀牢山,1200公里的距离,我进一步理解了“大思政课”的真正内涵——乡村振兴,不仅是资金和技术的输送,更是人与人的真诚相遇;文化传承,不仅是古籍里的文字,更要让古老智慧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成长实践,不仅是课堂里的知识,更要把双脚扎进泥土,去感受生活的温度。


未来,身为全讯白菜网002的学子,我也将秉持以坚韧之力誓作前锋的态度,继续在真实的故事里,书写责任与情怀,在文化交汇处,探寻传播与复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