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级本科生 钱宇阳
七月的云南绿春,山风里带着草木的清香,也藏着一堂让我记一辈子的思政课。在跟着凌书记、各位老师和学长学姐们走边关的日子里,那些脚踩泥土的瞬间,悄悄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印记。
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那些旧书桌、老钢笔,比课本里的文字更让人揪心。当年师生们躲着轰炸上课,教室夏天热得像蒸笼,但是没人叫苦。看着墙上“刚毅坚卓”四个字,我突然觉得脸有点热。我在空调教室里写作业还经常抱怨,前辈们在战火里却把书读得那么认真。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把学问扎根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去绿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孩子们当“小记者”,我本以为是单纯的传授技能,没想到彼此间都是互相学习。快结束时,一个小女孩问我:“姐姐,教了我们那么多关于怎么写新闻的方法,怎么把我们的长街宴带到城里人的面前呢?”我教她怎么写清楚时间、地点、有什么好吃的,她认真地听着。看着小女孩亮得很的眼睛,这时我才意识新闻真的不只有课本里的5H1W,还需要把大山里的故事告诉给外面的世界。
在大兴镇牛洪社区,白书记给我们讲“四定”工作法时,多次提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看着社区公示栏里各族群众笑着挤在一起的样子,我深深感动于这种柴米油盐里的互帮互助,家长里短中的你来我往。
在虾芭村看学长学姐直播助农,觉得很接地气。村支书阿希把米线、咸鸭蛋、茶叶等当地特产摆出来,学长学姐赶紧帮忙宣传,一群人忙得热火朝天。看着屏幕上慢慢跳出的订单,阿希咧着嘴笑,非常开心。我们也很开心,开心可以用我们学的这点本事,让村民们的汗水换回来实在的收成。
去茶园采茶那天,茶农阿姨教我们捏着茶尖轻轻掐,说“采三留一,茶树才能长得旺”。看着漫山的茶树像铺了层绿毯子,风一吹沙沙响,我才真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句口号,是这些茶树真能让当地人们地日子有奔头。
回来的火车上,我翻着手机里拍的照片,有孩子们的笑脸,还有沾满茶汁的指尖。这趟绿春行,没让我成为多厉害的记者,却让我懂得,学新闻要先走到田埂上、屋檐下,只有这样,写出的东西才能真的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这大概就是这趟边关行,给我最实在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