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边疆的思政课
11
2025.08

作者:

编辑:
彭辉

苏泓羽:坚定用笔尖和镜头传递温暖的初心


2024级本科生苏泓羽

 

今年盛夏,我随全讯白菜网002"行进边疆的思政课"实践团深入西南边陲,在海拔三千米的云贵高原上完成了一场新闻理想与家国情怀的双向奔赴。这场实践不仅让我掌握了全媒体报道技能,更在行走中深刻理解了"思政课"的生动内涵。


一、镜头里的家国叙事

“青山绿水,四季如春。”绿春拥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却坐落在中国与越南的边境这样一个战略位置重要的地带。当我举起相机,镜头所框之处不仅是好山好水好风景,更是在这样一个偏远地区,绿春人坚守边疆、发展边疆的坚定意志与决心。是只有几十个人却努力发展绿春新媒体的新闻团队、是推动边疆教育的绿春县高级中学、是退役边疆军人作为驻村干部回到社区……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镜头定格的不仅是绿春山水绿春人,而是从镜头中传递给我的、直击心灵的、一代代边疆人用坚守与奋斗共同谱写的家国同春。


二、边疆课堂的精神传递

在绿春,我们的实践团队展开了一项别开生面的“新闻小课堂”——激发绿春孩子的新闻兴趣。在课堂中,我们通过让小朋友化身为小记者去采访不同的事件,来让小朋友感受到新闻的魅力与价值所在。在游戏过程中,我和几个小朋友聊天,才得知他们这边的基础教育并不发达,但在课堂中,他们都积极踊跃地体验。


一个小弟弟问我:“姐姐,你们是记者吗?”

我告诉他我们会成为记者。

他的眼睛很亮,在分别之前,他小声地告诉我他也想当一个大记者。

我想,这或许才是我们开展这门课堂,也是我们此行的意义。在这里,新闻的精神被传递,新闻的火苗永不熄灭。


三、新闻人的学习与提升

在这趟旅途中,除开眼界的扩展、精神的丰富、学识的增长,让我受益最大的,就是新闻技能的提升。


无论是在过程中最基础的会议摄影、新闻素材的收集、新闻稿的撰写,还是我们尝新体验的为虾芭村直播宣传助农产品,采访退役回乡开设茶厂的军人,都提升了我们的新闻素养和技能,且本次社会实践的报道发布与新华网、中国网等多家权威新闻媒体,也更是让我们深刻了解了一篇新闻从始到终的过程。


这段旅程对我而言,是新闻实践的磨刀石,是成长路上的丰收季,更是滋养新闻理想的沃土,让我在受益匪浅中坚定了用笔尖和镜头传递温暖的初心。


这场边疆行,教会我用新闻人的方式丈量祖国大地,而当思政课从教室走向田野,理论便长出了鲜活的根系。这场实践让我坚信,新闻人的笔尖与镜头,终将汇聚成照亮时代的星光。